梅龍高鐵何公塘隧道貫通
梅州訊(蔣軍)5月12日,中鐵十二局承建的梅龍高鐵何公塘隧道貫通,這是繼梅興亭隧道之后全線貫通的第二座長大隧道,標志著該項目承建的15座隧道全部貫通,為全線按期開通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梅龍高鐵位于廣東省梅州、河源兩市境內,全長約93.9公里,是廣東省首條全額投資建設的時速350公里高鐵項目。梅州曾是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和江東革命根據地,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,梅龍高鐵是支撐梅州、河源革命老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。中鐵十二局承擔梅龍高鐵約26.3公里建設任務,工程均位于梅州,主要包括橋梁23座,共計6.25公里;隧道16座,共計17.2公里。
何公塘隧道位于梅縣南口鎮,全長4864.75米,是梅龍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。隧道地質環境復雜,圍巖軟弱破碎,隧道下穿淺埋段和高壓富水區,施工安全風險較高。為保障隧道安全平穩推進,建設者通過應用超前水平鉆孔、地質雷達法等多種技術手段開展隧道超前地質預報,采用套拱加固、超前周邊注漿等多種措施,安全通過斷層破碎帶、淺埋段等不良地質段,實現了按期貫通目標。
為打造梅龍高鐵品牌工程,項目團隊依托梅龍高鐵何公塘隧道、梅興亭隧道、毛公寨隧道等重點隧道工程,優化施工組織,開展技術創新,形成了“一洞九線”隧道開挖施工體系。同時,他們在隧道建設中廣泛應用了三臂鑿巖臺車、整體式溝槽模板臺車等設備,自主研發仰拱虛渣清理自制鋼刷和水溝電纜槽智能養護車等工裝,率先應用超前地質鉆探設備和三維激光斷面掃描儀,實現了開挖掘進生產線和初期支護機械化智能施工,實現了隧道二次襯砌和養護施工自動化管理,保障了隧道工程品質,提高了施工效率。
為保護當地環境,減少開山取石,項目團隊對隧道洞碴開展地材自加工研究,實現洞渣重復利用。同時,優化棄渣場和預制梁場,將原設計13座棄渣場減少到7座,節約土地380余畝,節約了修筑擋渣墻、渣土運輸、復墾綠化和環水保等費用。在預制箱梁養護過程中采用水循環利用系統,將工地產生的廢水經過凈化后實現循環使用,減少水資源浪費和水電成本。
梅龍高鐵計劃于2024年建成通車,屆時將與贛深、廣汕鐵路銜接,梅州至廣州、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2小時內即可互達,對加快構建珠三角、粵東地區與梅州、河源高速鐵路通道,完善廣東省高速鐵路網布局,推動老區蘇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